眼下,正值賓川縣沃柑豐收季,走進大營鎮華僑社區九隊李永珍家的沃柑園里,一排排沃柑樹整齊排列,金燦燦、黃澄澄的沃柑綴滿枝頭,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果香。工人們正進行采摘、分揀、裝運等工作,有說有笑,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預示著賓川僑鄉居民又一年的“甜日子”。
“今天我家采摘沃柑,面積有3畝,賣近3元一斤,今天能采一萬多斤,能賣3萬多。今年價格不算低了,這個行情對我們農民來講算可以了?!贝鬆I鎮華僑社區果農李永珍滿意地說道。
賓川縣地處金沙江南岸干熱河谷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適宜柑桔生長的絕佳環境,成為了“中國柑桔之鄉”,賓川種植柑桔的歷史可追溯到300年前。
近年來,大營鎮華僑社區黨總支敢闖敢試,帶領勤勞勇敢的僑鄉居民積極向周邊地區群眾學習先進的柑桔種植技術,并大膽探索,通過土地流轉、培育種植大戶等方式,努力發展沃柑產業,讓沃柑種植成為了僑鄉居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放眼望去,橫山水庫、石門河水庫一帶沃柑成片,漫山遍野的沃柑園盡收眼底。走近一看,一個個沃柑圓潤飽滿,像一個個玲瓏小巧的燈籠,一團團、一簇簇綴滿枝頭。同時,因華僑社區沃柑成熟晚,到每年的四五月份才陸續上市,實現錯峰銷售增加收入。
同時,記者了解到,在賓川,沃柑產業鼓起僑鄉果農腰包的同時,也催生了一個新的致富行業。走進園內,只見工人們在果樹間穿梭,背上背著籮筐,手里拿著剪刀,隨著咔呲咔呲的響聲,一個個“小燈籠”便掉落在籮筐中,不一會就滿滿登登一籮筐,緊接著由專門的工人運輸到分揀場地,封裝好運走,速度快,效率高。
這些工人們,就是近年在果城賓川逐漸成為“香餑餑”的專業采果工人?!拔医M建了楊權采果隊,隊伍有10余人,到今年已經采了7年了,賓川的蘋果、石榴、葡萄樣樣都采?,F在每天早上5點起床采果,每天每個人要采2000多斤,一年的收入大概4、5萬元,還是可觀的?!睂I采果隊隊長楊權高興地說道。
在賓川,像楊權和他的隊友這樣活躍在水果市場的“果業新農人”還有很多。近年來,隨著賓川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像楊權這樣的新型專業農工隊伍不斷涌現,專業高效的采果技術,讓從前到處找工換工的用工方式逐漸淘汰,采果農民也成為了新時代的“果業新農人”。
賓川水果產業在僑鄉賓川不斷發展,撐起了一片產業,帶出了一支隊伍,催生了一個行業,鋪就了一條致富新路,成為了僑鄉群眾增收致富名副其實的“金果果”。
(通訊員 鄧永鳳 陳清云)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