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賓川縣拉烏彝族鄉突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將生態文明建設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深度融合,以打造“拉米公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廊”為抓手,以點帶面、以點串線,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有力促進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一是強化黨的領導。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鄉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把創建工作納入全鄉“十三五”規劃,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定期召開研究部署工作會議,建立目標管理責任制,扎實推動基層黨建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雙促雙推進”,層層壓實責任,有力促進了工作落實。
二是用活黨建陣地。充分發揮黨員引領示范作用,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學習重點,列入黨員培訓內容,扎實開展好每年8月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月宣傳工作,充分運用鄉村兩級各種會議進行黨和國家民族宗教理論知識培訓。
三是創新宣傳載體。創新實施“布谷鳥”工程,2018年以來,累計投入6萬余元在全鄉7個村委會69個自然村安裝廣播控制終端1套、信號接收器50套、廣播100套,根據群眾生產生活時間,分早晚兩個時段常態化將黨的方針政策、民族宗教等法律法規進行播放。截至目前,“布谷鳥”廣播累計播報各類信息和節目710余條,“三個離不開”更加深入人心,“五個認同”進一步增強。
四是豐富宣傳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方針政策、惠民政策、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規、科技知識等,編印成讓群眾聽得懂、能理解、帶“鄉土味”的宣傳知識手冊和文藝節目,用漢語和彝語兩種語言,講好群眾身邊勤勞致富、誠實守信、孝老敬親的“拉烏民族團結進步故事”,讓各族群眾真切感受到在黨的領導下山鄉巨變和幸福生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